“话”说创艺魅力 “剧”演劳模经典 ——东华大学原创话剧《黄宝妹》走进东华致远
发布时间:2025-03-28 来源: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

(通讯员:高二(9)班 穆可怡)

327日恰逢世界戏剧日,在东华大学发展联络处的精心组织安排下,东华大学原创话剧《黄宝妹》走进东华致远,全体高一高二学生同步在线上线下进行观摩。该剧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党的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东华大学1960级杰出校友黄宝妹为原型的原创话剧《黄宝妹》在东华致远大报告厅上演。


活动由东华大学发展联络处(附校办)严晨老师主持。东华大学宣传部部长孙庆华、宣传部李盈颉老师参加了“校园行”演出活动。该剧讲述了黄宝妹从一名普通纺织工人成长为行业楷模的奋斗历程,她在艰苦环境下坚持工作,勇于创新,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为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表演系2023级的同学们用饱含情感和青春张力的演技,生动演绎了黄宝妹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刻画了劳动人民在艰苦环境中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演出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演师生。















话剧刚刚落下帷幕,现场掌声雷动。“演后谈”环节同学们几度加问,依依不舍。《黄宝妹》剧导演常春和参演学生与现场师生面对面交流分享了幕后故事与表演经验,让致远学子深深感受到了大师剧的魅力——楷模精神无痕渗透。短暂的时光却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东华致远学子对戏剧的热爱和创作的热情,深刻体会到了“创艺”的力量。




















此次东华“校园行”展演受到了东华致远师生的热烈欢迎,师生们表示,《黄宝妹》剧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劳模精神持久的伟大力量,也更加理解了新时代背景下奋斗的意义和价值。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由话剧《黄宝妹》所激发的奋斗精神和创艺热情将激励着东华致远学子砥砺前行!

 

 

 

 

观后感:

非常荣幸今天能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观看由东华大学教授导演的,由东华大学影视系学生表演的话剧《黄宝妹》。这场话剧围绕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的故事展开。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在黄宝妹苦苦请求父亲后,终于得到允许进入了纺织工厂。由于低下的生产技术,当时的纺织工作非常辛苦,那时黄宝妹为了让病倒的工友不失去工作,她一个人做两个人的活,保质保量,她的善良打动了我。后来,为了更高效织出更高质量的布,在其他人都放弃离开的情况下,深夜一个人在车间研究,最终实现了增产节约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使纺织工人的工作量大大减轻,同时,让我感受到了黄宝妹的执着与坚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正是这份执着使如今的我们都穿上了更漂亮的衣服,有更好的生活。我们不仅要感谢黄宝妹,更要向她学习,向黄宝妹代表的劳动者致敬。吾辈青年应不断学习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正如黄宝妹在采访中所说:我们的青春让时代更精彩!同时,也要感谢可爱的演员们和导演,为我们带来了这一场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视听盛宴

 —— 高一(1)班 周静娴

 

 

 

从宝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束向上的太阳花。 

她是家中独女,哥哥早早离世,父亲腰腿不便,宝妹看着家里的情况,毅然决然在13岁时进入纺织厂。厂里的监工严厉,姐妹们苦不堪言,在招娣因劳累过度晕倒后,监工提出辞退她,宝妹挺身而出,主动承担了两份工作,保下她的工作。

国家政策下,厂里推出识字班,其他工人认字时,宝妹早早开始为增产节约出谋划策,耗尽心力,得出单线巡回,双面照顾工作法,大大提升了厂里的工作效率。登上报纸后,她没有懈怠,光荣入党,又在推荐下进入华东纺织工学院,三年后顺利毕业,继续为了建设祖国而努力着。

她是思想上的先锋,也是行动上的巨人。犹记那一幕------

昏暗的灯光下,有一双手牵动着,有个人在苦苦坚守,一次又一次尝试着。她像悦动的音符,舞着,跳着,音乐渐强,她成功了。

除宝妹外,我也关注到那个年代质朴阳光的人们。厂里的姐妹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指出对方的小错误;修理工开着玩笑话,认真教宝妹观察机器,又关心她的生活。人们是那样温暖,熠熠光辉悄悄洒落在大地上。

看党带领工人阶级前进,看祖国关怀,看大好河山,看敬爱的人们。看我们青年挺起胸膛,心怀希望,展扬宝妹风采!

—— 高一(3)班 曾静萱

 

 

我最感动的一幕是黄宝妹在面对纺纱困境时,在日复一日的尝试和思考中,不停钻研、不停创新,终于打造出了单线巡回 双面照顾法的故事。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使工人们工作时间缩减许多,从三班倒变成8小时工作,而且生产出更好的布料。当黄宝妹和工友们拿着那一匹满载着希望的布欢呼雀跃时,那种由衷的喜悦感染了我们所有人。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创造不平凡。

东华大学哥哥姐姐们的表演非常具有戏剧张力和表演力,非常感谢哥哥姐姐们的能在世界戏剧日为我们带来这场特别的大师剧。

—— 高二(9)班 龚子程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了由东华大学的哥哥姐姐们带来的《黄宝妹》话剧表演。让我最印象深刻的电视话剧中重构的纺织女工劳动的场景。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再现,这次的话剧通过后现代肢体剧场的表演形式将纺织机的机械韵律转化为演员身体的动态雕塑,配合着音乐舞美,为我们构建出了一座流动的纺织工厂

同时黄宝妹的故事也给予了我们珍贵的启示,诠释了平凡铸就伟大的深刻哲理。同时她也证明了真正的时代楷模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在每个平凡岗位上及时追求。她创造的新工作法启示着我们创新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源于对日常工作的持续钻研与改进。在机器后面的车间里,她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简单的纺织动作升华为一门艺术,让我们看到了劳动最本真的价值,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自我实现的途径,生命的精彩也不仅仅取决于岗位的光线,而更在于投入的深度。她就如同一面明镜,照见了奋斗者最美的模样,也映照出了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精神追求。

——高二(10)班 蔡欣妤

(摄影:东华大学 审稿:石红霞)

分享到:
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