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学年课程计划
发布时间:2022-09-01 来源:致远高中

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学年课程计划

一、课程结构与设置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沪府办【20214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上海市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致远高中的学校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其中,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校本课程,三类课程体现了三级课程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必修课程是“保住底线”,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即共同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着眼于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为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的课程,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满足打好学生共同基础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程结构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上的扩展和潜在能力与兴趣特长的发展,着重培养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学生创造性学力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的需要。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修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课程;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

选修课程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本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原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等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从而促进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形成和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二)课程设置

我们在开设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校本课程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开发,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依据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整合本校课程资源、师资和设施,设置灵活、体现我们学校特色、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以满足致远高中学生发展的需求。

1、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国家人才培训目标、新高考“3+3”方案,学校课程方案制订的指导思想为满足学生需要,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遵循科学发展观,适应地区特点的“创艺教育”课堂教学课程特色,强化国家课程,开发和完善、发展校本选修课程。

2、基本原则

1)课程设置遵循《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精神、原则和要求,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使课程方案更人性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2)课程设置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尽可能满足致远高中学生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多元发展的需求。所有必修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高考需求和学生兴趣爱好、个性发展自主选择。

3、课程安排

周总课时平均为38节,37节短课时,每课时40分钟,一节长课时。高一、高二每周一节课,安排班团活动、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团活动。单独设置的高一、高二研究型性学习一般以课题(问题)或项目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每周2课时。高三研究性学习渗透在国家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的教学中,集中开设实施。


高一年级课程计划表:

Xinli

Teke

学期

周课时

科目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说明

 

 

 

 

   

5

5

1)高一政治上学期专门安排3节课时,两课时上

统编必修内容,一节课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本》,下学期两课时。

(2)体育一节课按行政班进行基础体验,两节课按学生自主选择的专项进行小班化实施。

(3)两节体活课,一节安排在周三最后一节,由于场地限制一节安排在课后进行。

(4)校本特色课安排在周四最后一节,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要求。

(5)心理课除进行心理内容,还要进行学生生涯规划的辅导。

(6)体育活动课和校本特色课不在课时计划内。

   

6

6

   

5

6

思想政治

3

2

   

3

3

   

2

2

   

2

2

   

2

2

生物学

2

2

信息技术

1

1

通用技术

1

1

体育与健身

3

3

   

1

1

心理

1

1

班团会

1

1

周课时数

38

38

体育活动

1

1

特色课

1

1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6

(1)  研究性学习采取集中授课与特色课程整合,专家讲座、研究方法讲座等;学生利用周末、假期进行课题项目研究。

(2)  军训假期安排5天,学期中安排5天东方绿舟;学生利用假期或周末开展党团活动、社区考察活动,总计两周。

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

2

劳动

2

学生利用假期或周末开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学期结束的时间,结合学校学科教室,总计两周时间

晨会或午会

每天20分钟

安排每天中午20分钟午会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40分钟

30分钟大课间活动安排广播操,上下午各一次眼保操


高二年级课程计划表:

Teke

学期

周课时

科目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说明

 

 

 

 

   

5

5

1)语数英学科按行政班实施教学。

263学科按学生选择进行走班化实施教学。

3)体育一节课按行政班进行基础体验,两节课按学生自主选择的专项进行小班化实施。

4)两节体活课,一节安排在周三最后一节,由于场地限制一节安排在课后进行。

5)校本特色课安排在周三最后一节,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要求。

6)体育活动课和校本特色课不在课时计划内。

   

5

5

   

5

5

63学科

17

17

通用技术

1

1

体育与健身

3

3

   

1

1

班团会

1

1

周课时数

38

38

特色课

1

1

体育活动

1

1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6

(3)  研究性学习采取集中授课与特色课程整合,专家讲座、研究方法讲座等;学生利用周末、假期进行课题项目研究。

(4)  军训假期安排5天,学期中安排5天东方绿舟;学生利用假期或周末开展党团活动、社区考察活动,总计两周。

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

2

劳动

2

学生利用假期或周末开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学期结束的时间,结合学校学科教室,总计两周时间

晨会或午会

每天20分钟

安排每天中午20分钟午会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40分钟

30分钟大课间活动安排广播操,上下午各一次眼保操。





高三年级课程计划表:

学期

周课时

科目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说明

 

 

 

 

   

7

6

1)语数英学科按行政班实施教学。

263学科按学生选择进行走班化实施教学。

(3)体育按行政班专项化实施。

4)两节体活课,一节安排在周三最后一节,由于场地限制一节安排在课后进行。

5)体育活动课不在课时计划内。

   

7

6

   

7

6

63学科

8

8

体育与健身

3

3

语文(拓展)

1

2

数学(拓展)

1

2

英语(拓展)

1

2

等级学科(拓展)

2

2

周课时数

37

37

体育活动

1

1

班团会

1

1

劳动

2

学生利用假期或周末开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总计两周时间

晨会或午会

每天20分钟

安排每天中午20分钟午会

广播操、眼保健操

每天约40分钟

30分钟大课间活动安排广播操,上下午各一次眼保操。

2022学年课程计划安排的补充说明

课程计划严格按照市教委公布的《上海市中小学2022学年度课程计划及说明》的要求实施。其中,部分课程安排如下:

1、在保证必修课程课时数72课时、选择性必修课程课时数108课时的前提下,生物学从高一年级开始开设。

2、综合实践活动安排:①将跨学科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整合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②参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

3、高三年级思想政治课程集中安排,第一学期安排社会调查,第二学期安排重大时事政治教育。

4、高一年级、高二年级艺术课程每周安排一节,高三年级艺术课程以艺术活动、艺术欣赏的形式开展。

5、高一年级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安排一部分信息技术项目学习。

6、专题教育活动

4、基本做法

1)国家课程                      

加强语、数、英、理化生等国家课程,夯实基础知识。根据现行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大纲和学校生源实际,进行再开发,对学科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制定出学校各科的教学大纲。

2)“创艺”特色课程

在国家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中,我校对所有学科进行特色校本化实施,通过开设文体、技艺类选修和活动类课程,张扬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现已开发选修特色课程42门,让学生走入艺术的殿堂,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培养创造的兴趣。编撰《玩转现代媒体艺术》、《玩转平面设计与制作》、《玩转VR全景》、《玩转创艺水景》等23本校本学材,汇编创艺教育案例集。大力建设特色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见附件1

3)研究课程

高一年级在学习《探究性课程学习包》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题研究;高二年级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高三年级则利用高三最后一段时间,走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研究。丰富的课题研究,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探索、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前沿知识,掌握社会必须的一技之长。

4)“美润”德育课程

在德育教育课程中,开发了“美润”德育校本课程,突显德育为素质教育核心的思想,融合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于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构建系列化的学生德育活动平台,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德育情感,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开发智慧潜能,推动学生发展。(见附件3

四、课程实施与管理

()加强国家课程开发研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发展

以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以学生创艺发展为本,全面落实“两个纲要”教育,优化课程结构,丰富、开发校本课程,着眼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丰富具有特色的课程内容。

1、优化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方式方法

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国家课程的教学质量,根据二期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大纲和学生生源的实际,结合学生基础,对学科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各科的教学大纲,努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德育课程化和高效率教学目标。主要做了如下处理:

a.依靠备课组,对每个章节的“知识与技能”,按照高中三年的整体目标和要求,对教学内容重组改造,制定出符合致远高中学生基础和认知水平的分阶段分层次要求;重视创设教学情景,努力将新知识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减少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差距,着力体现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力求三维目标的落实恰当有效。

b.考试学科编制与使用适合致远高中学生基础的导学案,然后逐步在全校各个学科推广。

c.根据班级基础,有选择地适当处理拓展和研究性内容,一部分内容作为限定学习内容,一部分放在选修课程(拓展和研究)上实施。

2)丰富校本选修课程,提供拓展学生视野的机会,增设学科、文体、技艺类选修和活动课程,张扬学生个性特长,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门类、质量管理、评价等方面对课程进行开发和完善。

3)增强研究性学习内容,创设学生展示才华平台,进一步完善研究性学习体系,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探索、创新意识和能力提供载体。

2、开发与致远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创艺”校本选修课程

继续开设好致远特色课程——新民乐社团,使特长学生学会一种乐器,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培养创造兴趣。将各学科的研究型课程系统化、规范化。语文:古诗词鉴赏与创作;数学:TI教学;外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物理:物理思维探究;化学:生活中的化学;生物:生物克隆;政治:理财;历史:家乡的传统习俗;地理:旅游地理;在已有自编教材、学案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高中阶段各科辅读教材和校本练习的开发,形成门类齐全的校本课程体系。

3、深化艺体教育特色项目的发展研究

在承认人的发展的全面性的同时承认人的发展性的自性与差异性,促进学生健康的个性发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根据学生的特点。学校把艺体教育作为学校特色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发展。

目标:争创上海市创艺特色普通高中。

具体做法:

高一艺术必修课,高二艺术通识课,高三艺术欣赏课;

举办大型艺术节,保证每年一届的校艺术节活动的品味与质量;

巩固与发展学校的艺术应用,如合唱队、吉他队、管乐队等使这些队在区、市、全国比赛中获奖。增加经费投入,添置必要的器乐设备。

(二)加强创艺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注重教学预设而忽略课堂生成,从而忽视学生学的积极性的弊端,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应该是主动的、自主的、有差异的、有体验的、有合作的和有创新的)。注重个性教学,创设问题情景与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在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基础上聚焦课堂教学,依托团队合作加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研究,切实减负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每个教研组都探索和实施了体现生成性教学特质的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

1、形成具有致远特色的学科创艺教育“四维”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

我们把握观察、技能、审美、想象、个性、创造、品行等要素,尝试从兴趣培养到高阶思维的阶梯式训练,循序渐进推进教与学。我们建构教学单元,设置真实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探寻不同的路径与方法,最终解决问题。各教研组以“四维”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为依托,结合“双新”课改理念,加强高效率教学的专题研讨,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整合教育资源开展专业引领,注意资料积累,形成有系统并不断更新的案例,加强教研组内涵发展,并形成向学校汇报的学科建设报告制度。

2、形成学生成长性自主学习策略和方法

转变学习方式,培养高阶思维。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将思维的发展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根据艺术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学习特点,我们不断优化学生学习途径,倡导品鉴式学习、项目化学习,问题化学习、主题式学习、研学式学习、场馆式学习、展演式学习等七大创艺课程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

1)在课堂对话活动中表达创意

后现代知识观的知识不确定性、建构性、动态性的观点,深刻说明学生不仅仅是接受和发现已有的知识,也不只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应此,我们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通过对话交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在知识的分享中达成知识的自我构建,坚持宽容精神,强化理解意识,开展创造活动,重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的自主构建,在自我中发现他人,在他人中发现自己,把课堂改造成为师生对话、沟通、探究的舞台。

通过课堂对话活动,学生学会对话与交流,能体认自身和他人的角色及其关系;学会按照自己的角色要求,以恰当的方式,向他人投射他自身的特征,即将自身展示出来,表现出来;学会接受、理解和恰当反馈交往对象的角色表现信息;学会依据交往对象投射的信息调整和转化自己的表现行为。逐步培养了对世界、对人的挚爱,对别人的责任,彼此信任,谦逊平等,拥有希望,并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一系列品质。通过对话角活动,生成了学生“对话与交流”的交际能力。

2)在校本选修活动中成长

我们的学习模式大致分为三类,即视觉学习、听觉学习、动觉学习,其特点与作用不同视觉学习者是那种擅长通过看图画、书面文字或是实际的演示材料进行学习的人。听觉学习者是那种擅长通过“听”进行学习的人,他喜欢通过听课来学习。动觉学习者是那种擅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习的人,这种类型的学习者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而我们正规教育实际上只倡导视觉学习和听觉学习,至于动觉学习则由于受课堂教学以及班级人数过多的限制,被有意无意之中受到压制乃至处罚。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选修拓展活动,如钳工、Photoshop图像处理、OM社、DIY制作、艺术欣赏(素描、书法)、科技队、体育舞蹈等拓展型课程提供学生更多亲自实践机会,把这三种学习模式结合起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亲身实践过的知识,学习效率得到了迅速提高。

同时,改变学习就是以看书为主,以认知为主,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观念,摒弃了以牺牲学生的直接生长体验为代价,只是背诵、记忆、纸上的作业以及无穷无尽的功课的做法,引导学生读社会生活这本大书,生成投身社会的实践能力,由书本知识的奴隶,发展为社会实践的主人。我们开设了科技活动兴趣社、晨曦文学社、英语口语外联社、合唱团、心语社团等社团活动,将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成果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我们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并综合教育与教学的内容,使智慧与人格并举,发展学生的个性,创设学校的特色。

3)在研究性活动中成长

我们组织学生从生活中、从社会实践中寻找问题,建立小课题。同学们认识到,学习应该运用完整的头脑,乃至全部的身体。只有发挥身体的全部能力,运用所有的器官,强调身体全部的活动与参与,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在信息社会,要想靠记住来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多的信息,那么多的知识,谁也不可能记住。纵然你都记住了又能怎么样?必须学会快速学习,学会自己创造和想象。大脑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等待点燃的火把。他们需要具有能够提出独特的问题并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的本领,他们需要有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我们开设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研究、高中数学在生活中的研究、厨房里的化学、高中生异性交往的现状调查研究、高中课本中数学基本解题方法的研究、从乒乓球的运动看物理学原理、对电脑装机硬件配置的探究、高中学生法律知识和意识的现状与普及的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科学方法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等一系列课题研究项目,帮助学生在研究性活动中,从“读死书”、“死读书”的死胡同里解放出来,增强了“活学”的创造能力。

(三)加强“美润”德育的研究与实践,激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1.课程系列活动制度化

 (1)社会考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考察活动以自然和社会为课堂,组织学生直接亲近自然,接触社会,以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教育形式的生动性和教育手段的多样性,使活动具有特殊的意义,生成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审美能力。

2)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来生成其社会责任感受,提高其能力和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成长经验,开阔国际视野和提升国际意识,促进尊重、理解、宽容和诚信等品质的养成,从而生成学生的学习能力。

3)重大节庆活动:重大节庆活动是生成爱国情感与国际视野的重要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发生成性学习自主管理活动的平台。

2. 学习自主管理系列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生成展示提供舞台。具体为:通过开展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校园软环境的设计与建设,使校园环境更加优美整洁,格调高雅;注重以艺术教育促进生成,提高学生的修养、品位,开展拓展艺术欣赏与创作课程,发展校本课程,大力扶植学生自主学习,遵循自立、自主、创新、进取的宗旨,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干的舞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每年举办一届隆重而高雅的毕业典礼;提供优质的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及时化介学习上的困惑,通过校园网,建立学习心理辅导的网上谈心坊,形成比较完备的学生学习诊断、干预机制;丰富学生成长个性记录数据,加大个性记录对教学工作影响的研究力度,通过研究揭示学生个性表现及形成与学业成绩、学生整体素质的内在关系,及时调整生成性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健康生成。

3.形成促进学习自主管理机制

1)建设一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师资队伍

通过定期组织交流、研讨,组织示范指导活动、评选优秀课题研究案例等方式,加强对教师、尤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能力,提升理论与指导实践的结合,每年举行一次“四维”课堂教学评比与展示活动。

(2)培养学习自主型学生骨干队伍

学生骨干自主型建设:尝试学校的每一次重大活动由学生干部首先策划,全程参与、组织(项目招标),学校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的重大改革或举措,通过听证形式,充分听取学生干部意见。学校通过设立“生成性自主学习”专门奖励基金,鼓励学生开展生成性自主学习活动。

(3)加强学生骨干学习型建设

理论学习——初步学习马列主义人学理论、生成论哲学理论、生成性课堂教育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体会终身教育与生成性教学的联系。实践学习——组织干部走出校门,与外校学生干部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取长补短。

五、课程评价

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这就 决定课程评价必然是种内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的突显,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 的过程性。校本课程的评价看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 与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办学冇人的特色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

一)校本课程评价原则

对于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遵循“四重"、“四性”原则。“四重”即重过程、重应用、 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四性”是指过程性、激励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评价程序的过程性一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枳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体会。

评价方式的激励性一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冇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一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手段的多样性一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网上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校本课程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

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由四部分组成: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四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四个控制点进行, 通过控制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意义,开 设课程的必要性、现实性和可能性,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与致远高级中学培养目标的一致程度,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大纲的科学性、适用性、时代 性等。

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主要判断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准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査等。以课程计划、 教学设计、讲义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侧垂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 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査等。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 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为此下一轮应当如何改革等。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考试完以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等。

三)学生评价

学生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 价”;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也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有四“注重”。

(1)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 程中的体验和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学生在综合实 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

(2)注重多元化评价

多元评价就是要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鼓励并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如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学生、家长、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切实増 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尊重学生的特有的生活经验利认识成果,釆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注重反思性评价

评价不是为了分等级,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 践活动,通过调动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投入对问题讨论, 在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学习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4)注重综合性评价

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分为“优秀”、“较好”、“合格”、"不合格”四类,以此作为学生获得 该课程学分的依据及评选优秀学生的依据之一,具体由任课教师负责执行和落实,在该课程 结束时由课程教学中心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学生如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学校负责核实并及时反馈。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学生的小组评议意见和任课教师的评价;

学生家长的反映;

学习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记录于学 生的成长记录袋内)。

四)教师评价

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依据教师年龄、学科、特长的不同,对不同成长阶段、不同岗位性质的教师,从课程思想力、课程设计力、课程执行力、课程评价力等方面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日常教学评价与教育教学实绩评价。课程教学中心通过日常检查、巡视开展日常教学评价,包括教案检查、作业抽查、课堂巡视、学生学业述评等。教育教学实绩评价,主要从编写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单元教学实施案例撰写,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方面开展评定。

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分享到:
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